发布时间:2023-01-19浏览次数:400
10月26日,拼多多发布了11.11大促前三天的战报。平台消费者和商家热情奔赴,全域消费需求强劲,参与大促的品牌数量、商品数量均创下新高,超过20个类目实现翻倍增长。
开门红阶段,其平台海鲜、羊肉、水果、运动、美妆、小家电、电动车、学习机、茶饮料、进口零食、电脑硬件、高端乐器等商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10%,家具、家居、新能源汽车配件等商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20%,宠物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600%,家居家纺部分类目的销量同比劲增超过800%。
▲在开门红阶段,平台渤海大虾、沾化冬枣、漳州葡萄柚销量同比增长超3倍。
大促期间,拼多多百亿补贴通过“单件立减”“天天折扣”等活动,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双重补贴福利,消费者对此予以热情回应,拼多多百亿补贴用户规模突破6.2亿,一线城市用户订单量同比增长113%,四五线城市下单金额同比增长167%,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今年大促期间,用户的消费理念是一边理性,一边升级。比如,一线城市的白领、中产在百亿补贴选购了更多的水果、猫粮和数码产品,三四线城市的宝妈、00后在百亿补贴拼购了更多的美妆、家电和运动等大牌国货。”拼多多百亿补贴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将借助数字技术持续优化供需关系,并通过真金白银的持续补贴让商家多卖货,让消费者用更实惠的价格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百亿补贴品牌新品增长翻倍,二三线城市迎家电升级热
大促开始后,各大农产区的农产品优质商家仍是平台扶持的重点,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在“0佣金”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补贴规模,秒杀频道在开门红阶段累计上线了50场农产品秒杀补贴活动,助力陕西苹果、山西脆柿、丹东板栗、广西皇帝柑等应季农产品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单。
此外,沾化冬枣、蒲城酥梨、漳州葡萄柚、阳澄湖大闸蟹、渤海大虾、宁夏羊肉等优质农货销量同比增长了3倍以上,首发预售的智利车厘子销量同比增长超过80%。
在大促前夕,百亿补贴已经成为国内外品牌上行的重要阵地,以及新品发布的强力引擎,尤其是国货品牌、优质农货商家同比增长了2倍以上。数据显示,开门红前三天,国内外品牌新品入驻数量实现同比翻倍增长,首次参与多人团玩法的品牌增长了10倍以上,参与单件立减活动的品牌商品突破5万件,为消费者的“理性升级”提供了更丰富的优质好物。
在全网最高性价比的优势下,拼多多百亿补贴手机、数码、家电等产品仍然是消费者的“最香”选择。iPhone、华为、荣耀、小米、OPPO、一加、美的、海尔、格兰仕、TCL等大小家电产品率先爆得开门红,超过20个细分类目实现翻倍增长。
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用户的家电焕新升级需求,带动高端家电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了4倍。其中,小米、TCL等品牌电视爆款单品增幅258%,洗烘套装、扫拖一体机器人、洗地机、洗碗机、高速吹风机等成为最紧俏的商品,电热毯、水暖毯、电取暖桌等“取暖神器”的销量也迅速攀升,水暖毯销量同比增长120%。
▲10月25日,小米品牌万人团专场上线,平台将联合更多品牌为消费者持续发放福利。
在电竞发烧友群体中,拼多多百亿补贴正成为设备升级的优选平台,高端电竞设备的需求明显增长,英伟达高端游戏显卡成为最热销的单品,单品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0%。此外,显卡同比增长120%,主板同比增长223%,硬盘同比增长164%,键盘鼠标同比增长90%,小米、HKC、泰坦军团、海信、雷神成为消费者热购的前五显示器品牌,HKC同比增长332%,雷神同比增长347%,海信品牌同比增长104%。
今年以来,新能源消费持续走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配件品牌也加速入驻拼多多,品牌店铺数量同比增长超过60%,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等行业头部品牌。开门红阶段,星星充电、普诺得、公牛、特来电等充电设备、充电桩产品同比增长超过320%。
此外,个性化出行成为消费新趋势,汽车改色、汽车贴膜、车载冰箱等增长势头强劲,车载冰箱如英得尔销量同比增长了30倍,汽车玻璃膜头部品牌龙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60%。
开门红需求强劲,“理性升级”成消费新引擎
最近,国货消费热居高不下,并一直延续至11.11。今年大促开始后,国货美妆、服饰新品成为入驻拼多多百亿补贴数量最多的类目。其中,蜂花、郁美净、上海药皂、孔凤春、百雀羚、珀莱雅等国货美妆销量增长显著,部分热销单品销量增长超过20倍;在国货运动服饰,李宁、特步、361°、安踏、匹克成为最受欢迎的TOP5品牌;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国产白酒年轻化效果显著,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00%,尤其是年轻群体的订单增幅最快。
▲国货热一直延续至大促,百亿补贴美妆服饰酒水等多个类目持续热销。
此外,海淘美妆同比高速增长,超700家国内外大牌实现全年可持续性低价。其中,海蓝之谜精粹乳、海蓝之谜精粹水、娇兰复原蜜、科颜氏淡斑精华、科颜氏高保湿面霜、希思黎全能乳、兰蔻菁纯系列成为增幅最快的产品。
在美家领域,消费者对于家装家居的升级需求更趋向舒适、智能和环保,高端床垫品牌的表现则最为亮眼,舒达同比增长7094%,源氏木语同比增长2437%,梦百合同比增长1929%,芝华仕同比增长630%,晚安同比增长287%,穗宝同比增长281%。而原始原素、源氏木语等北欧风实木床同比增速超过500%,顾家家居皮艺沙发等同比增长近200%。
对于儿童家具产品,宝爸宝妈更偏向环保、多功能性和安全等产品,儿童学习桌、儿童学习椅等同比增长127%,知名品牌如爱果乐同比增长390%;而年轻人在家装领域则更加崇尚DIY设计风格,新型建筑和装饰材料如PC耐力板、阳光板、墙面修补膏、自喷漆、保温棉、隔热板等同比增长了500%。
在宠物用品领域,超过100个宠物粮、宠物用品等品牌通过参加百亿补贴和多人团活动,同比爆发创历史新高,如素力高、欧恩焙、K9 natural、法米娜、Stella&Chewy's、百利、Ziwi巅峰、海洋之星等品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600%。
“从开门红的势头来看,今年大促的消费需求后劲十足,百亿补贴也成为用户消费升级、换新的首选平台。”拼多多大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满足消费者理性升级需求,平台还推出了买贵必赔、降价补差等服务,确保消费者不买贵的只买好的,以最简单、最放心的方式一站购齐最实惠的优质好物。
中新网杭州10月27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杭州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记住。其所呈现的科技、社会、文化面貌,也成为全亚洲感受中国城市发展脉搏的窗口。高光背后,何以高光?在不断向前的城市化和高质量发展新命题中,这种思考“正当时”。
位于余杭区的杭州未来科技城。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解局杭州,继武林和湖滨地区、钱江新城后,被视作城市第三中心的余杭是颇具代表性的“观察样本”。自2021年杭州行政区划优化调整以来,当地在创新驱动发展、宜居城市建设、文化活力激发等方面,愈发成为杭州的新引擎。如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实现GDP2129.79亿元,总量继续居浙江省第一;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达9.1%,列杭州首位。
余杭向“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的加速跃变,浓缩呈现杭州改革发展路径的同时,也改变着既有的城市发展格局。在城市多中心模式成为“强城时代”普遍路径的背景下,关注这样的“破局者”,意义不仅限于一城一地本身。
回归“第一区”背后
杭州亚运会上,保障医疗急救运力的无人机、可模仿人类体温和呼吸的智能巡检灭蚊机器人等科技应用让人眼前一亮;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火炬手借基于脑机接口技术支撑的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让世界看到科技的温暖……这些令人称奇的科技产品,全部来自余杭的企业。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游泳运动员徐佳玲用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王刚摄
一切并非偶然。在余杭,科技创新是最重要的名片之一,也是其能在浙江激烈的县域经济竞争中占据GDP头把交椅的关键。
两年半前,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落地,作为浙江唯一GDP超3000亿元区(县、市)的原余杭区“一分为二”,新的余杭裂变而生。而依靠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创新引擎,其仅用一年半时间便重回“第一区”。
动力何在?在前述智能仿生手研发企业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璧丞介绍,公司已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专利200余项。在余杭,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已遍地开花,目前当地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
此外,这里还有之江、良渚、湖畔、天目山四大省实验室和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等一大批高能级科创载体,阿里巴巴、中电海康、字节跳动等大批创新龙头企业,仅人工智能小镇就累计引进1300个项目……前三季度,余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左右,总量继续领跑省市。
动力何来?近年来,从创新余杭“黄金68条”产业新政,到实施创新策源工程、未来产业工程等“十大工程”,再到制定出台聚焦五大产业生态圈及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余杭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创新生态更加完善。
此外,抢占未来产业布局制高点,让余杭产业业态越来越丰富。在当地,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未来网络、集成电路、元宇宙、量子信息等产业已成“气候”。
创新是余杭这些年来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据了解,目前,余杭正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引领地,全力构筑创新人才蓄水池,全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人口向西”的蜕变
产业的繁荣,正让“人口向西”成为杭州一大人口流动趋势。例如去年,余杭常住人口增量高居杭州各区(县、市)首位。这种景象带着一种双向促进——民众需求推动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宜居城市的打造又吸引着越来越多人踏上这片土地。
向历史纵深看,新世纪以来的20年,余杭走出了从农业大县到产业新区蜕变之路,也集聚起发展人气。并不甘于充当一座“通勤”城市的余杭也深知,“烟火气”才是让人气持续、城市恒强的关键。对于让城市成为高品质生活空间这道“必答题”,余杭近年将其作为了一道“抢答题”。
杭州市理想实验学校。张煜欢摄
两个月前,位于杭州良渚的杭州理想实验学校开学,这是余杭着力打造的理想教育集团的核心引领学校。良渚街道相关负责人坦言,其也让当地的教育短板进一步补齐。
直面民生供给弱项,余杭在教育配套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杭州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后不久,当地便提出五年内建设百所以上高品质学校;去年,其推进新名校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扩张;今年以来,余杭建成学校项目23个,新增学位1.38万个。
医疗方面,近两年,在与数家省级医院合作借好“外力”的同时,当地也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内功”。一个典型案例是,这里建立国内首个医共体无人机医疗检验样本配送网络,让最基层的卫生站点也能为民众带来“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
对于余杭人而言,种种变化是快速且真实的——以往并不多见的音乐节等文化演艺活动开始成为“常规操作”,近两年新增的超11万平方米嵌入式体育场地,以及容量为6万人的专业足球场即将开工建设,让城市更加充满活力;杭州西站的开通让当地加入“轨道上的长三角”;在社区出现的一个个“五星幸福体”,让“一老一小”和残疾人等感受着城市温度……
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综合考评位列全省第一,到今年入围“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城市(区)名单,这座“年轻”城市的软实力正得到越来越多认可。更重要的是,在全面推进共同富裕时代,从产业新城向宜居城市迈进的余杭,也在城市新区解答产城融合命题中提供了解法参考。
不久前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中方提出的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位列其中。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正是余杭的另一张名片。近年,余杭并未停留在保护好遗址的基本层面,而是以更大力度传承好、弘扬好良渚文化,努力推动文化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一方面,其推动良渚文化的影响不止于遗址范围、不止于文化领域。去年底,余杭提出以良渚文化为龙头,在当地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迭代构建包括其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五千年发展轴在内的“两廊一轴”发展空间新格局,将五千多年的良渚文化、两千多年的运河文化、一千多年的径山文化、双千年古镇文化、苕溪文化和现代数字文化等串珠成链,打造出文化之廊、生态之廊、共富之廊。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余杭区委宣传部供图
另一方面,其推动良渚文明的魅力不止在当地释放、不止在国内传播。
7月,由中新社与杭州市政府指导,余杭区主办的“良渚古城·雅典卫城”中希文明对话活动举行,推进中国与希腊、良渚古城与雅典卫城的文化交流互鉴。希腊前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评价,“良渚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文明交流对话的可能,这也是尊重文明之间本质差异的体现。”
杭州亚运会期间,余杭也邀请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外宾、外媒记者等纷纷走进良渚,体味杭州历史、中华文明之厚重。来自叙利亚的记者比拉尔·迪布说,“中国这一古老的东方国度果然魅力无穷,中国政府在遗产保护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浙江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在文化上的“破局”,正让余杭更有自信、更具动力。该区提出自觉站在“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的战略高度,打造体现良渚标识度、彰显中华文化特色、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华文明标识,全方位擦亮“看五千年中国来良渚”金名片。
以科技创新寻找动力,以共同富裕增进凝聚力,以文化繁荣激发活力,这是余杭也是杭州正走出的路子。其背后也证明着,发展,从来不是按部就班;向前,总会拥有无限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