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31浏览次数:164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多重困难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
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多项主要宏观指标恢复向好。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仍然较高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态势。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以来,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到各地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高质量发展,多次提出重要论述,作出重要部署,为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他强调,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恢复中遇到了新的困难挑战,既有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也有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把握经济形势,及时果断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各方信心。
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更加稳固。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前三季度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8.8%,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新动能快速成长,实体经济发展势头更加良好。前三季度,全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3%。在湖南株洲,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快于全国2.4个百分点。最具优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目前已突破1500亿元。
湖南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办公室主任 敬华兵:比如我们有的链主企业,前三季度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0%以上。对整个产业链的持续、稳定以及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
协调动力持续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5.1%,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区域协同融通得到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今年前三季度,西部经济增速普遍快于东部,发展协调性趋于增强。
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企业预期有所改善。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自4月份之后重新回升至景气区间,实体经济景气度正在持续改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贺俊:整个市场的信心,不管是消费者的信心,还是企业家的信心都在恢复。我们的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我们的供应链的韧性的优势,以及我们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样一些优势的基础还是非常坚实的,它的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仍然是十分显著的。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新网杭州10月27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虽已近尾声,但开幕式上的一幕经典画面仍令人印象深刻:点火仪式中,最后一棒残疾人火炬手徐佳玲用智能仿生手“紧握”火炬“桂冠”,和吉祥物“飞飞”一起点燃主火炬。这一幕,是智能仿生手在亚残运会舞台的惊艳亮相,也是科技之光照亮助残事业的绝佳体现。
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上,运动员徐佳玲用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王刚摄
智能仿生手、电子导盲犬、外骨骼机器人……借助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能看到,这些过去更多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硬核”高科技,如今都已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他们的生活推开一扇美好之窗。
科技助残,是用创新技术帮助残疾人群体完成“不可思议”的改变,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力量与希望。
在此前的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各式各样的“硬核”科技接连亮相:失去左腿的射箭运动员叶金燕手握火炬,自信地迈出智能仿生腿,稳稳向前跑去;“又酷又萌”的电子导盲犬引领盲人火炬手蔡琼卉缓缓前进,顺利完成火炬传递;失去双臂的火炬手彭超佩戴外骨骼机器人,稳稳“举起”火炬,在沿途民众的欢呼中前行……
这些“硬核”科技让火炬传递“一路畅行”,而在亚残运村,各种智能科技也让各国(地区)运动员直呼“神奇”。
近日,一段“阿富汗轮椅篮球运动员重新‘站起来’体验行走”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得不少点赞。视频中,下肢瘫痪残疾的阿富汗轮椅篮球运动员阿卜杜勒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下,时隔13年重新尝试行走,体验感良好的他开玩笑道,“之前坐在轮椅上你们都比我高,现在站起来了,看你们感觉都好矮。”
不止在亚残运会,其实不少科技助残成果已在杭州“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杭州创新高地余杭区,高科技辅具展示体验中心内就集结了不少“硬核”科技,除了前述的智能仿生手与外骨骼机器人,还有人工耳蜗、避障眼镜……余杭把高科技助残企业凝聚起来,汇聚成强大合力,目前已有1500余名残疾人在此体验适配各类高科技辅具。连日来,不少城市采风团成员也走进该中心,实地感受科技助残的力量。
助力点燃主火炬的智能仿生手,正是出自余杭区的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智能仿生手搭载了团队开发的脑机接口领域智能算法,内置传感器系统会实时采集肌电神经电信号,经过算法处理后转化为指令,从而控制动作模块,能实现5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灵活操作。
记者尝试与有着多年智能仿生手佩戴经验的残障人士倪敏成“握手”,感受到了“硬壳”仿生手背后的丝丝温度。“你看,佩戴仿生手以后我还能自如地写作书法,运笔也很流畅。”在现场,倪敏成自信泼墨,借力智能仿生手书写下遒劲有力的“余杭”二字。
倪敏成佩戴智能仿生手作书法展示。张煜欢摄
科技助残,还是最大程度地为残疾人带来便利,让其感受到社会的理解与关爱。
在杭州市钱塘区,诸多智能医疗应用“呵护”着残疾人的健康生活。当地以社区医生开展上门服务工作为牵引,在“浙里办”服务端上架“家医助残”应用,考虑到残疾人出行不便,该应用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残疾预防、在线预约、云上诊疗、云上健康宣教等服务,以更便捷的方式关爱残疾人生活。
据统计,该应用上线以来,已直接服务辖区残疾人2200余人次,满意度100%,“量身定制”的智能家庭医疗服务,也让更多残疾人朋友感受到满满的重视与关爱。
科技助残的“温柔”“细心”之处不止于此。在杭州市滨江区,当地的江汉社区开启了“智能无障碍”社区模式,其创新推出AI智能化无障碍公共卫生间,里面不仅有AI人声引导系统,语音播报卫生间内设施情况和位置,还专门配备了盲文引导、警报铃等设备,帮助残疾人独立使用卫生间各设施。此外江汉社区还在辖区内安装“语音数智盲道”,视障人士只需佩戴手环或打开手机APP,就能在语音引导下实现“无障碍”出行。
科技创新的背后,人文之光闪烁期间。当科技照亮生活,属于残疾人的幸福美好家园亦触手可及。在创新活力之城杭州,未来还会有哪些便利残疾人的“新发明”“新创造”诞生,亦值得期待。(完)